服务热线
13620078643
在地产人的职业规划中,项目总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阶段性目标。尤其是工程条线,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坐到项目总位置。
在很多人眼里,项目总很是风光,无论在项目团队面前,还是供应商面前都是一呼百应。而事实上,项目总却说,这个岗位不仅身累还心累,很多人因为压力过大而经常失眠。只不过,即使内在压力山大,他们在兄弟面前也尽量风淡风轻,鸡血满满。个中艰难,远比大家想象的大得多。现在的形势下,项目总更是越来越难了……
01
高目标低配置,坑死项目总
经常用来打游戏的电脑必须配置比较高,否则容易出现卡顿。高配置高性能是必然是因果关系。
如果将做项目比作打游戏,高目标的项目必然需要匹配高水准的资源,包括人、钱、制度等。
项目总越来越难做,正是因为项目目标越定越高,内部各种支持条件却跟不上。领导要出业绩,对下只能硬压指标,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。
比如,三道红线、两集中之后,房企现金流越发紧张,一些中小房企对高周转更依赖,然而回款快不起来,尽顾着压项目工期了。
又如,一些区域深耕的房企,开始对外扩张的时候,各类资源捉襟见肘,要人没人,要供方没供方,要标准没标准,只有一堆高大上的口号,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。
某房企去年开始提出开发提效。新进的区域,供应商库还没建设完成,总分包单位都得重新找。总包该进场的时候,招采还没找到合适的单位,来了之后跟项目团队又磨合得很艰难,耽误了不少时间。
然而,集团方面却把7个月的开盘周期压缩到5个月,导致各个环节都得往极限里压。比如过去示范区精装和景观图纸出图周期有半个多月,现在压缩为10天。结果设计图纸赶不上,现场等不及只能先开工,被迫干成了三边工程。
诸如此类的情况,为难的还是项目总,项目干不动,目标达不成,项目总第一个扣绩效。
02
权小责重,资源难调动
项目总,主要职责就是摆平项目的一切问题,可惜 ,很多项目总手头权力极小,根本搞不定各条职能线。
有些房企,职能线是双向汇报,既对职能线负责,也向业务线负责,项目总和职能领导对职能口都有一定比例的考核权。但也有的房企,项目总表面上是项目统筹者,其实也就对手下几个工程师有考核权,对成本、招采、营销的考核权极低,或者根本没有考核权,在职能线面前完全说不上话。
在当前房企严苛的考核机制下,各条线很容易形成严重的本位主义,凡事自保为先。项目的各项指标,比如项目计划,是在自己这摊子事能干好的情况下才去考虑。举个例子,现场出了设计变更,成本为了控限额,死活不让过。项目总根本指挥不动职能人员,一点小事都要通过职能总才能解决。
所谓协调,说白了都是博弈。越是大环境艰难,博弈就严重。项目总如果人微言轻,职能线自然也不听你的,各人自扫门前雪,表面上大家的考核都达标了,项目却干得一团糟,项目总就是冤大头。
03
填不完的坑,救不完的火
现在的项目总,每天过得仿佛消防员一般,这里火还未灭,那里又拉响了警报。
究其原因,主要有2点。
❶团队难带
项目自上而下年轻化。很多的项目,从项目总到整个项目团队都是新手,被公司扔到项目上大眼瞪小眼,全部一脸懵逼,公司也不管,任凭他们自生自灭,完不成指标就处罚。
基层员工全是刚毕业的新兵蛋子,每一个都得手把手从头教,真正能给项目总分担压力的少之又少,项目总缺乏可以放心托付任务的高水准下属。
高压之下,下属的情绪也差,抱怨加班时间多,抱怨施工单位难管,抱怨公司不人性化……员工没有认可和归属感,管理起来难度大。铁打的项目流水的兵,项目团队稳定性极差,员工动不动就跳槽走人。
❷合作单位难管
项目上,有钱啥都好说,没钱啥都难干。
现在的地产项目,招标价格低、付款速度慢,却要求项目品质好,施工管理精细化。所谓,想要马跑又不给马吃草。钱不到位,项目总在总包分包面前的威严少了一大截,使唤不动施工单位,被施工单位撂挑子的事情不计其数。
再者,“皇亲国戚”太多,项目总有时候都管不动。
某项目,原本供应商库已经有很多战略合作单位,某新领导来了之后,天天安排考察新单位入库。项目开工的时候,几家新单位还没定价就直接进场了。
这种情况,战略单位是没问题的。由于工期紧张,很多战略单位都是单项合同还没来得及签,先暂定价进场后再核价的情况很普遍。
但是新单位行不通。这个项目的施工单位进场没多久,临设才刚做好,集团一个文件下来,把未签合同的施工单位全部清理出去,白白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。
没关系不投标,是这一行心照不宣的玩法。可以说,能去新项目投标的施工单位,没有一个不跟地产管理层沾亲带故的。有些单位背景过硬,项目总也不敢动他们,干得好干得坏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04
人员精简,人不够项目总顶上
降本提效,很多房企是先从人入手。从砍总部人数,到现在是砍项目人数,房企用人还在进一步收缩。
有的房企,一个项目只配置三个人,一个项目总,一个工程经理,一个资料员。有的新进区域内不设运营总监,由项目总分管运营工作,职位和待遇没提升,工作倒是多了不少。
不得不承认,组织简化是未来的趋势。不排除一些房企,产品和工程标准化程度高、管理制度完善、人才精英化,人员精简之后降本提效效果明显。
问题在于,一些房企组织简化=砍编制。人还是那么多,活一点都没减,配套条件全部跟不上,项目团队超负荷运转,出现纰漏的概率蹭蹭蹭上升。
举例来说,项目部人员精简,一定是在大总包、付款条件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。总包负责搞定现场,甲方可以从繁琐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,聚焦工程策划、外部关系维护、重点分项工程管控等核心动作。
现实是,一个项目一百多家分包,各种利益纠纷错综复杂;为了省成本,付款能拖就拖,能用商票保理工抵房的绝对不给现金……
工程经理单是现场管理都顾不过来,项目总经常要出面搞定难缠的施工单位。公司放款慢,要想办法hold施工单位;施工上遇到瓶颈,年轻工程经理搞不定,项目总也要出面拍板;
由于项目取消报建岗,外部关系全部要靠项目总搞定,天天赔笑当孙子,为了取证操碎心。喝酒更是喝到吐,不是招待来巡检的公司领导,就是打点外部某些单位,亦或者是安抚施工单位喝到半夜……可谓身心俱疲。
05
考核苛刻,收入严重缩水
有人说,项目总,一个个百万年薪,多承担点压力也正常。
事实上,现在的项目总,很多只是表面上高薪,实际到手的并不多。
一方面,房企的考核越来越苛刻,项目总动不动就被罚款。
比如某房企曾明文规定,项目如果摘牌即开工,奖项目总20万,每推迟1天,奖励递减1万,20天开工,奖励为0;21天开工罚款1万,逐天递增,40天开工,罚款20万,41天开工即撤职;
开盘工期如果高于5个月,也有不同程度处罚。5个月<开盘工期≤6个月,罚款10万;6个月<开盘工期≤7个月,罚款20万;开盘工期>7个月,项目总就会被撤职。
一位项目总就表示,一个项目做下来下来,扣完罚款还没一个地产销售赚得多。拿着卖白菜的钱,操着卖白*的心。
另一方面,过去很多项目总收入多靠的是跟投回报,而现在跟投不仅难赚钱,还可能亏钱。
某房企强制项目总跟投,结果跟投的项目有一半都亏损了,别说收益,连本金都收不回来。直到这位项目总离职的时候,公司也没把跟投本金归还,项目总无奈之下只能找律师跟公司打官司要钱。能要回多少还不知道,律师费倒是没少付……
小结
地产进入下半场,房企生存发展承压,身处其中的地产人怎么可能独善其身?项目总更是首当其冲。
这一岗位,对上承载着公司目标的落地,对下负责项目部的绩效和收入。怪不得说项目总是夹心层,一点也不假。
去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,现在被干掉的项目总越来越多,很多读者留言表示,那是因为项目总队伍里面注水太多,现在行业下行,很多人开始裸泳了。
其实也不尽然。不可否认的是,面临日益严苛的外部环境,房企生存发展进入瓶颈期。很多房企,在战略方向上不清晰,在产线标准化、绩效管理等制度上不完善不成熟……作为一线业绩承担者的项目总,也一不小心成了炮灰。更新认知,自我进化,将是房企和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【2022年全新渠道专场】《房地产渠道拓客精细化实战及渠道技巧全面提升》01
课程背景
2021年在蹒跚中度过,2022年一定会更难!
房地产已然走向常态化布局,渠道创新是每个开发商、代理商面临的巨大难题。
渠道难的是思维模式,并不是拓客技巧;
渠道难的是行动力,并不是创新力。
我们鼓励创新,但切忌过度创新!
唐安蔚老师具有18年房地产一线操盘经验,自2012年房地产渠道萌发时就开始研究房地产渠道,并且著作良多,每年至少拜访50位百强企业的渠道总监,不断更新渠道思维和技巧,两天的课程会受益终身。
培育渠道土壤,不是所有公司都具备这样的能力!健全渠道制度,不是所有团队都能如此专业!但我们可以立刻转换渠道思维,我们可以快速提升拓客技巧!
02
课程收益
1、思维领先,技巧其次;
2、手术刀式剖析渠道背后逻辑,落地性极强;
3、疑难问题重点分析,强化渠道适用性;
4、抖音等线上拓客创新手法。
03
课程特色
1、构建6大渠道思维模式,一旦掌握,终生记忆;
2、10大重点拓客技巧的再深化,有效落地到自己的项目上去;
3、让每一个渠道人员都能掌握互联网工具,争取线上客源;
4、20个案例详细剖析。
04
受邀对象
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相关企业(顾问公司、经纪公司等)的董事长、总经理、营销总经理、营销总监、渠道总监、渠道经理、渠道专员等操盘团队
05
讲师介绍
唐安蔚老师
房地产渠道精细化实战专家
同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
中国房地产渠道体系化第一人
房地产营销畅销书作者
“深度地产”创始人
职务:中国豪宅研究院副院长、华东院院长、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常务理事
业绩:16年房地产从业经验,从未脱离销售一线,先后服务于复地、中凯、融创绿城等企业,个人及团队业绩达320亿元;同时担任多家房地产公司及营销代理公司豪宅营销顾问,并为多家知名企业设计渠道管理方向并负责监督执行。
个人专著:《豪宅营销的66个细节》、《把脉地产营销》、《房地产渠道管理一本通》和《房地产渠道营销一本通》
06
课程大纲
第一单元:
用积极和饥渴的心态看渠道
1、渠道营销的正确解读
2、中国房地产渠道营销发展的8大趋势
3、优秀房企渠道员工的素质与能力
4、渠道“嗅觉”的培养
第二单元:
渠道拓客的6个思维模型
1、海量导客思维模型
2、精准导客思维模型
3、圈层营销思维模型
4、资源合作思维模型
5、渠道策划化思维模型
第三单元:
渠道拓客的四类工具
1、拓客地图绘制四部曲
2、硬性拓客工具的打造
3、软性拓客工具的打造
4、导入客户工具的打造与思路
第四单元:
大客户拓客执行要点
1、大客户经理的五大能力解读
2、圈层的粗分与细分
3、圈层营销之“六脉神剑”操作解读
4、圈层营销创新拓客模式
第五单元:
渠道拓客的精细化技巧
1、渠道精细化方法论
2、海报派发精细化拓客方法论
3、电话拓客管理方式的创新
4、关键人维护与发展技巧
5、企业/组织内部拓客精细化步骤
6、商业街/专业市场地推方法论
7、社区/商超巡展方法论
8、街道办拓客技巧与方法论
9、竞品拦截精细化方法论
10、渠道社群营销精细化方法论
11、实际案例推演
第六单元:
抖音及线上拓客精细化技巧
1、房地产抖音号的前期定位
2、起号之前的10大注意点
3、线上拓客的内容规划
4、线上拓客客户线索的追踪
5、客户的线上运营与线下转化
6、线下拓客团队与线上的配合
案例推演
背景:上海近郊项目,地王,区域市场基本靠中介去化,该项目面临三大困境:1、比相邻的竞品贵20%;2、公司要求中介占比控制在20%以内;3、面临异地拓客的重大难题。
07
课程相关:
【培训时间】:2022年3月15-16日
【培训时长】:两天(共12小时)
【全国统一】:4500元/人、3人以上:3980元/人
【培训地点】:山东-济南站
【报名咨询】:王静(同步)
地产大裁员!1月16日,中梁控股发布了一份《关于控股集团总部组织调整相关事项的通知》。这份通知称,因公司架构调整,控股集团总部相关职能将与地产集团总部进行整合。在人员政策方面,没有明确落位的员工将于1月17日安排正式离职,公司将按照法律规定的离职补偿金N+1(含绩效工资)进行支付,试用期员工按照0.5个月工资支付离职补偿金。社保公积金缴纳至2022年1月。2022年1月员工月度福利费用结算至1月,合并至经济补偿金发放。对此人员政策的执行,中梁控股要求各组织负责人通知本组织全员于2022年1月17日正常出勤,并将相关政策告知员工,对于无法出勤的员工要提前向人力部门对称报备。从2022年1月17日起,全体员工按照人力部门通知及进度安排办理离职手续。在其他事项方面,通知中称,员工其他未报销费用,如探亲费、差旅费等,需要在1月17日下班前完成内部流程提报与审批工作。以下为中梁地产简介。1993年杨剑董事长创办中梁,至今已有24年,总部位于上海市。中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,具有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。多年来,中梁稳居中国房地产百强榜。2017年,综合实力及品牌价值挺进30强,运营能力TOP10、成长性TOP10。截至目前,中梁已在长三角区域开发了180多个项目,开发面积达2500多万平方米,为12万家庭36万客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。2017年1-8月,中梁销售额466亿,同比增长近155%,位居全国房企销售榜TOP30第25位。今年首次进驻扬州、宣城、九江、泰州、六安、铜陵、亳州、抚州、滁州、吉安、常州、达州、信阳、宁德、景德镇、连云港、淮北、长沙、黄冈、滨州、昆明、重庆。2017年截至8月底,中梁已获取土地75块,拿地金额超237亿,为冲刺全年668亿目标夯实基础、积蓄力量。在运营方面,中梁不断推进“高周转”开发模式,“快进快出、小步快跑、低开高走”,实现了拿地之后平均6个月快速开盘,预计下一步还会继续提升。在产品方面,中梁具有自身独特的竞争力。在温州市场,每三套房子售出,其中就有一套出自中梁。中梁的“香”系、“国”系、“御”系、“百悦”系(商业)四大系列产品,设计精细、用材考究、品质稳定,被誉为区域市场上的“劳力士”。为了进一步提供出色的产品和先进的生活模式,中梁成立了批量精装研发小组,建立了批量精修研发基地,将研发成果转化成实体样板房应用推广;中梁吴越首府-书香名苑项目荣获有“建筑届奥斯卡”之称的LEED-CS铂金级预认证奖项;以后继续进行绿色建筑、可移动售楼处、全龄社区以及装配式建筑专题等课题研究。在合作方面,中梁是一家心态开放的企业,与万科、碧桂园、新城等房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发关系,也与众多银行、信托机构开展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,意向授信额度达千亿。除了传统授信融资外,中梁还与鼎信长城、温商基金各搭建了50亿投资规模的股权性房地产基金,并且还有其他平台类合作。除了这些,中梁在组织、机制、人才、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。在组织方面,中梁强调精总部、强一线、小组织,2017年截至8月底,已成立区域集团11个,区域公司33个,继续筹备的区域公司超11个,中梁区域公司数量超过44个。在机制方面,中梁开放共享,带来了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力,形成了内部的良性竞争和发展局面。通过成就共享机制,大家拿到了超额的奖励。在人才方面,中梁在职员工4000多人,核心团队及中高层岗位人才80%以上来自房地产TOP30的优秀人才。在文化方面,中梁有符合企业需要的价值观体系,“开放、开拓、开创、共担、共享”,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、简单、务实”,不断追求卓越,创造价值。以上这些,构成了中梁快速稳健发展的内驱力。战略规划是中梁经营的前提,这明确地写进了中梁的价值观体系,说明中梁对战略的高度重视。可以说,中梁实现了从机会导向型向战略导向型的转变。为支撑战略愿景和战略目标实现,中梁将坚持“一主两翼一孵化”的总体发展模式和“深耕长三角、拓展全国”的战略布局,以房地产为核心、商业为重点、金融为中枢、投资为孵化器,实现抱团出击,打造组合拳优势,力争2021年实现总收入达3000亿、总资产超6000亿的目标,2025年成为“新型城镇化投资集团”。楼市暖风吹,聪明的人年底已经悄悄下手!2022年小阳春肯定会有!看好房子就抓紧下手吧!别输给了“犹豫”!01不少城市已回暖,你却浑然不知第一个城市:广州。
过去2021年,广州新房成交突破10万套,创下10年内第二高的耀眼成绩。
二手房价格也并未如我们想象般出现下跌,甚至还保持每月同比上涨,韧性极强。
最关键的是刚过去的12月份,广州二手房成交6949套,环比上涨14.9%,在11月份的基础上仍在继续往上攀。
广州彻底从冰冻潮中率先恢复过来了,如果要严谨点——广州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冰点,要说有,也只是短暂的几个月。
第二个城市:成都。
成都,11月份二手房成交量是5600套,12月份就突破了1万套,为近两年来的一个最高点。
全年成都的二手房成交量都非常低迷,前三季度都在3000套左右,年底突然升至万套。
当然,这里有前半年积压未放款房源的影响,但也是信贷回暖的关键信号!
何况成都这个城市,近10年来人口净流入仅次于深圳和广州,排在全国第三,二线城市中的抢人王,年底回暖,根本不足为奇。
市场回暖的时候,向来是招呼都不打的。你要么选择不断错过,要么选择盯紧时机。
第三个城市:武汉
武汉去年表现很亮眼,全年新房成交21.6万套,价格涨幅12%。
真正意义上的量价齐涨了。
年中遭受银行断贷抽离的冲击,还是在年底挺过来了,12月份武汉新房成交一度冲高到25万套。创下了中西部地区成交的新高。
不仅是上面几个代表城市,还有不少城市在年底走出漂亮曲线,比如北京、东莞、佛山、上海、合肥、苏州等成交量已经在走高。
02中指院:预测2022房价涨2%-35%中指研究院12月2日在“2021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年会”上发布《中国房地产市场2021总结&2022展望》报告。该报告预测,2022年,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或出现下滑,销售均价结构性小涨2%至3.5%。
从房价来看,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指出,未来土地市场结构或不断优化,购房需求会聚集在更有人口吸引力的城市,即:一二线城市。在一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占比逐步提升的情境之下,预计2022年,商品房销售均价将延续小幅结构性上涨态势,涨幅在2.0%至3.5%之间。
从政策来看,2021年,中国各地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450次。展望2022年,报告预计,"房住不炒”总基调依然不变。不过,随着楼市调整加深,信贷环境改善预期较为明显,整体态势或可延续至2022年季度,但银行端“两道红线”监管下,信贷端大幅放松的可能性较小。此外,房地产税试点或将落地,短期或进一步影响购房者预期。
03房价回暖,你为什么总是犹豫不决?因为:
老房子你嫌旧,新房子你嫌贵,安置房你嫌没产权证,毛坯房你嫌没装修,装修完你嫌装修不好,三产房你嫌全款,价低的你嫌地远。
当房子卖7000的时候,你非要找6500的;当房子9000的时候,又说那会才7000;后来房子涨到11000了,你又说之前才9000;等涨到13000了,你又在怀念11000的时候了!
既然想买,何必苦苦等待?
买了房,将会发生两件事:
1、房产增值了,你得到了财富,以小搏大,清水换鸡汤。
2、没涨价,只当储蓄,钱留住了,还能保值,抵御风险。
在这座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,那等于是城市的一份子。你的儿女可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,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!
果你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,在未来的生活、工作中,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可,也能提高异性求偶中成功的概率。
如果没买房,将来也会发生两件事:
1、房子是靠得住的硬通货,如果有机会你又没买成房子,万一生意失败,你拿什么东山再起?若千年后回过神来,你依然是打工的,连这辈子做房奴的资格都失去了。
2、不买房=养房东,养房东还是养套房,你自己好好想想。
买房要趁早,这话永不过时,房子,俨然已经成为我们家庭财富最核心的资产,有房的人气定神闲,无房的人焦灼不安。
请记住:
买房,钱不是靠攒的!
逼自己一把,你会发现:
钱挣着,房住着,钱涨着!
最怕的是:你还犹豫着
中国最赚钱的央企是哪家?在就业市场大震荡之下,年轻人开始放弃大厂的高薪,“逆行”去到传统企业,只为求一方安稳之地。
2021年虽然已经结束,但是裁员、失业、倒闭等等行业市场的信息,还在冲击着我们。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进入国央企,但是,你对于国央企到底了解多少?
中国排名第一的国企是哪家?哪些国企是最赚钱的?
今天,我们来看看中国“第一央企”到底花落谁家?
1关于国央企首先先看一下国央企到底是什么?
央企都是国企,但国企不一定是央企。
所以说,国企的范围更广,是因为国企包含了央企和地方国企。
央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涉及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。
判断一个单位对应的行政级别,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一把手的任命权 。
一把手由中组部、国务院国资委或其他部委任命的,就是中央企业;
由地方党委、国资委任命的,就是地方国企。
趣评就以2021年世界500强排名为例,为大家介绍排名前十的央企,分别是国家电网、中石化、中石油、中国建筑、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人寿保险、中国银行与中国移动。
目前,从狭义的角度看,我国有97家实体类央企,这部分央企主要由国资委监管,排名前49家属于副部级单位,比如中石油、中石化、国家电网等;后48名属于厅局级单位,比如中国商飞、中化集团、中盐集团等。
从广义的角度看, 除了以上97家央企,还有23家金融类央企,包含四大国有行在内,主要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监管;3家文化类央企、3家行政类央企,分别是中国烟草总公司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、中国邮政集团等。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(2021世界500强中国公司)2021年进入榜单的中国的银行共有10家,分别为工行(排名20位)、建行(25位)、农行(29位)、中行(39位)、交行(137位)、招行(162位)、兴业银行(196位)、浦发银行(201位)、民生银行(224位)等。 这10家银行利润占全部上榜中国大陆企业利润总额的41%。相比去年占比44%,今年上榜银行利润占比再次下降,但是比例仍然较高。 那么我们从营收、净利润、上税额、员工总数等角度来分析中国第一央企到底是哪家?